Nikon相機的P,L,S代表產品系列代號
S系列產品特色分為兩種
1.使用潛望式鏡頭的S1、S2、S3、S5、S6、S7、S8、S9等,機身十分輕薄,機身厚度僅21mm,機身淨重約150克,外型流行時尚,很適合女性當成隨身攜帶的相機。
2.鏡頭可以旋轉,10倍光學變焦的S4、S10。目前有鏡頭可旋轉的消費型相機只剩Nikon這兩款,必定為喜歡自拍者所鍾愛,10倍光學變焦也很適合出外旅遊一機到底的需求。
P系列產品特色為使用沉胴式鏡頭,感光元件比較大1/1.8”,並有光圈優先的手動功能,P3/P4為Nikon首部將VR光學防手震系統放入的消費型相機,並具有Wi-Fi 無線傳輸功能(P4省略此一功能)。適合對相機有些攝影概念,對畫質要求較高的使用者當成隨身機使用。
L系列是入門實用的平價產品,也是使用沉胴式鏡頭,和P系列比較不是用AA電池,正因為平價,LCD畫素都比較低,功能上也比較精簡,連ISO值都無法自行調整(不過對新手也許是個好處,不需去煩惱該用哪一級的ISO),適合初入門數位相機,以價位為優先考量的使用者。
Canon各系列產品比較 IXUS 系列 強調輕薄時尚的設計,操作簡單相機反應速度快,適合當成口袋機,隨時抓拍用。 PowerShot 系列 提供比較多的手動模式如光圈先決、快門先決等。 細分為A、S、G系列 A系列 入門實用的平價產品,使用AA電池,價格低廉又提供手動功能,適合初入門數位相機者使用。 S系列 又分為兩種 型號為個位數字的為高倍變焦機種,如S3 IS,適合對遠距拍攝有興趣的使用者。 型號為兩位數字的為金屬外殼的滑蓋機,如S80,自S60後鏡頭改為廣角鏡頭,畫質表現也不錯,適合當旅遊機。 G系列 有完整的手動功能,並有熱靴座,方便外接閃光燈,鏡頭用鏡比較好,畫質表現不錯,當然價格也比較高,屬於比較高階的數位相機。 各廠牌相機比較
每家廠牌在相機的攝影功能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存在,就你所提供的幾項條件其實就有顯著的差別。 1.首先我說SONY的,基本上如同他們公司的DV攝影機一般,在色調上通常會偏藍冷色系,不過因為數位補插點技術其實算是最先進的(不過還是與真實的成像有所差別),因此在解析度上算是非常高的,也有不少相機的攝影功能支援HD,但T系列不在此限,我所指的是W系列或是N系列、P系列等。因此就解析度、畫質這幾點而言是沒什麼話講的,至於壓縮的檔案大小和儲存格式,因為高畫質的緣故所以檔案自然不會太小,格式方面已經有比較大眾化趨勢,支援到MP4、AVI等格式,省去另外轉檔的麻煩,基本上單就攝影功能SONY算是做的蠻不錯的。 大部分人都會認為SONY是家電廠商 (CDD:畫素數位相機影像感應器) 2.Canon的話,畫質稍差一些(這什麼鬼評論!!!),不過拍照的話勝過SONY,色調偏紅,格式從以前的mpg到現在的AVI等,都算是蠻普遍且大眾化的格式,一直以來Canon除了少部份機種使用CF記憶卡之外,大部分都是使用SD卡為主,和SONY總愛用自家的MS卡有極大的差別。解析度一般是以640x480可以在電視上看為主,高畫質的機種較少,畢竟這不是他們公司主打的功能,不過也因為這樣,對於儲存空間很省。 CANON最早是生產機身的,本身沒有光學技術 3.NIKON 4.Minolta
5.Sanyo的話我認為剛好介於一半一半,某幾台防水機和單手持的「照相攝影機」算是它門的主打,好處是機動性很高,可以單手持機到處拍,水裡面都有不錯效果。但壞處是,晃動的可能性會增加,內建的防震功能發揮的不明確,並且整台是偏向攝影功能為主,拍照不好看。不過畫質和格式算起來都是一等一的選擇,也是有到支援HD的高畫質,格式是mpg相關格式,色調偏白淡系,解析度因為本身的取向就是攝影機,自然是最高的。 6.至於Panosonic,算起來是這方面功能比較弱者的(這句很怪!),包括其自家出的DV攝影機,我手上就剛好有一台別人的正借我測試,色調很明顯偏黃,調整白平衡效果也不大,最近剛要上市的某一台聽說改過晶片,情況有比較改善一些,甚至也支援HD,不過跟以上三種比起來,相對弱了許多。好處就是擋按壓縮的比較小一些,但相對來講畫質也比較粗糙,顆粒也較明顯,因此我常講徠卡鏡頭未必真的有萊卡實力。 它的數位相機設計理念一直很特別
7.另外我是要提Samsung,因為四月號的PCShopper雜誌上面我看到一台超廣角24mm鏡頭,外加支援HD的幾台新機種,攝影功能應該是還不錯的。畢竟這麼大的廣角鏡頭,目前市面上也只有他們做,對於照相和攝影都有不錯的幫助,有機會的話等實機上市可以去拿來試玩一下,那台好像叫NV24。
但是在數位相機領域,SONY可是始祖
比之NIKON、CANON早了10年有餘
目前消費型數位相機的CCD,包括NIKON CANON MINOLTA PENTAX
幾乎都是用SONY製的,可謂光電龍頭
相較之下,光學領域就著墨不多
也因此SONY找上Carl Zeiss來合作
2006更進一步吃下Konica Minolta
加上SONY持有股份的TAMRON
光學能力不容小覷
SONY有能力打焦土戰,接連幾次出招
讓目前DSLR市場不再只是C N高價壟斷
而是百家爭鳴
畢竟α鏡頭
在全世界累計銷售量也超過一千六百萬支了
機身裝的是NIKON鏡頭,後來戰後CANON就自己來做鏡頭
結束與NIKON的合作,因此NIKON也自己開始生產機身
經驗告訴我們,歷史是會重演的
同樣的,數位時代CANON先是找上KODAK幫他做CCD
然後便一腳踢開,自己閉門造車(CMOS)去了
當然
CANON的人工螢石鏡片、超音波馬達、AI追焦系統、EF卡口
都是它後來成功的原因
CANON的宣傳行銷也很有一套
許多大型運動比賽只要憑記者證就能借到白色大砲
無疑是最好的活廣告呀
NIKON的前身是日本光學,專門幫日本海軍生產光學設備
長久以來在光學領域上的研究開發、技術都佔一定地位
基本上在90年代以前,NIKON都是日本執牛耳的
F4以後開始落後CANON,屈居第二
在數位時代仍然兼容以前的手動鏡頭
系統特色在於準確的測光系統與可靠的機身性能
因此仍是許多職業/業餘用戶的首選
最早上太空的日本相機品牌
1957年的友誼7號
7也從此成為Minolta的「幸運數字」
之後許多銘機都有7這個數字在內
最早發展機身一體成形AF系統的相機品牌
生產過1/12000秒的世界最高快門的相機
也是少數自己有光學玻璃熔爐工廠的廠商
92年由於AF專利的敗訴賠償了1.27億美元(約當時150億日圓)
爾後開發以及產能步伐都趨緩
2003年與KONICA合併,2004生產第一台DSLR
但終究還是進場稍晚,不敵數位浪潮,黯然退場
Panasonic是最早將光學防手振機制放入消費型數位相機的廠商
它的FZ系列也成為日後小砲類單眼的樣版
我一直認為其實FZ系列是有LEICA技師指導過的
機身重心很適宜,拿起來很就手好拍
Panasonic對於CCD畫質演繹也有獨到見解
不刻意追求高ISO的乾淨,而是呈現底片般的顆粒感
換來的就是自然鮮豔的顏色
不了解的人則會覺得Panasonic的高ISO很差
數位單眼 L1則是一台有機械相機操作風格的DSLR
曲高也許和寡,但這種堅持是很難得的
8.SIGMA
它是一家副廠鏡頭廠,不過也有自己生產機身
用的是Foveon X3特別感光元件,與FUJI似曾相似
色彩很棒但是機身性能很差
整體而言鏡頭設計上還算有一定實力
SIGMA可說是徹底學CANON,十足CANON副廠
超音波馬達、低色散鏡片,焦段也直接拷貝,CANON有啥它就出啥
鏡頭種類甚至超過NIKON,僅次於CANON
SIGMA也曾經替LEICA代工設計過變焦鏡頭
9.FUJI
軟片和相機生產商,鏡頭也做得不錯
Hasselblad H系列也是FUJI代工(但對焦系統由Minolta操刀設計)
FUJI因為也缺乏自己的135 SLR系統及鏡頭群
數位時代於是向NIKON商借機身
與NIKON共用F卡口資源
但是自家電子技術上的落差不小
機身反應有四慢,不過顏色演繹上則獲得讚賞
整體除了慢以外其餘表現都不差
但是處處受制於人,發展也有限
NIKON只會給萬年F80機身,S5勉強有F100等級
目前FUJI與NIKON的機身合約似乎已經到期
現在要看FUJI在M4/3上表現如何了
10.Olympus
相機部門對它來說是小咖
Olympus的主力是動輒2~300萬的醫療光學儀器、內視鏡等
因此Olympus的鏡頭在解像力上非常出色
但是當80年代各家在生產AF SLR的競爭時
Olympus卻放棄這塊市場,跑去生產傻瓜相機
以致於有這一段空白,數位時代對Olympus來說
4/3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革命
會不會長久還不知道
但是目前而言還算是成功的
4/3要的是小而美,M4/3更進一步
當然不可免的研發成本攤還,因此也便宜不下來
同為策略聯盟的Panasonic在M4/3總算拿出真功夫了
也猶如注入一劑強心針,未來是可期的
11.Pentax
相機之王,世界之最(執行長說的)
Pentax確實有許多世界第一與日本第一
它是日本第一台SLR單眼相機的生產者
它的120系統以往在商攝及婚紗也是王者
70年代以前,Pentax在日本的佔有率等於Canon+Nikon的總和
Pentax也像Canon與Nikon的關係一樣
剛開始與Minolta合作,一個做鏡頭,一個做機身
SMC鍍膜也是舉世聞名,媲美蔡司的T*
數位時代它的光學依舊,但是電子技術落後甚多
導致經營不善,被HOYA收購
Pentax與Minolta就像是一對難兄難弟
Pentax是公司沒了,但品牌仍在
Minolta則是公司還在,但品牌沒了
總之,各家都有自己的特色,我認為要攝影還是用DV會比較好一些,相機還是拿來照相就好。
日系相機比較
Canon - Toyota 佔有率最高的國民車
Nikon -- Nissan科技掛帥的老牌廠商
Konica Minolta - -Subaru 創新的技術
SONY--Honda 世界最大的引擎(CCD)製造商
Olympus - Suzuki 小巧精悍
Panasonic - Mazda 獨特風格
Pentax - Isuzu 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Carl Zeiss - Mercedes Benz 引擎(光學)的始祖
Leica - Porsche真正的日耳曼精神
(有夠讚的比喻)
留言列表